第九十九章捡漏、丢人
在朱令仪看来,通城有点类似京城的物流仓储集散地。
因为有靠近京城的运河码头,南来北往的商船、客船都在这里下客、卸货,时间久了,发展出了存放货物的货栈和仓库,甚至专门帮忙运货的骡车、牛车甚至驴车,还有许多等着搬东西的力工。
尽管年前很多商家的货早早就备完了,但通城这片货栈集散地依然热闹,人来货往,挑担子的,推手推车的,赶牲口车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气味混杂,很是有些喧嚣。
这里有官府建成的一排排出租的货栈,也有个人买地建造的仓库,也是一排排的,规划的还算整齐,有的货栈门前堆着货样,有的则需要进里头去瞧。
朱令仪粗粗看过去,有十来排这种货栈堆口。
她按照事先打听过的,先去山货集散地瞧了瞧别的山货,只看了几个货堆就没兴趣了,实在不如她的,价钱也并不低多少。
正打算转身走,她一眼瞧见一筐里好像是茶树菇,挤过去捞一把细看,还真是,不但有茶树菇,还有竹荪,看颜色及闻味道,应该是积压的陈年货。
这种货的口感味道都不如新晒的,营养也差一些,朱令仪不打算买卖,自己吃的话还得是新货才行。
她又挑着看了红枣和桂圆,还有莲子,这东西倒是有不错的,她想着自己那边不产这些,倒是每种都挑了一筐,先让人搬到外面去。
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嚯,”她居然看到辣椒了!
红彤彤的干辣椒!
朱令仪喊了个伙计过来,“这个是辣的吗?”
伙计忙得大冬天还一头汗,见她问辣椒,直接道:“对,很辣,一般人吃了上下遭罪啊。自己捣碎了用做调料或者酱料都行。西南那边的人常吃的东西。”
说着,他想到一般买这些东西的都要别的香料,便还翻腾出一筐红的绿的香料,“这是红花椒,青的是麻椒,这种香料比较贵,本地没有。”
朱令仪用手挖了一把闻了闻,都不错,问了价钱,有点小贵,便道:“能低些的话,我多要。”
伙计犹豫了下,道:“我去喊掌柜的来你和他商量。”
这批货上个月就到了,可惜,因为太辣了,一直没找到大宗买家,眼瞅着过年了,各个饭庄酒楼都放半个月假,压手里都是钱啊,尤其是香料类成本本身就高。
红花椒和青麻椒倒是出了少部分,但他们这批货有点价高,还是压了不少在库里。
伙计匆匆去寻人,朱令仪想到水煮肉片、水煮鱼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明阳山周边不产这东西,这些香料要是不拿下,自己嘴巴都觉得亏。
她自己边看边抽查,为了避免漏掉,还交代随身宝:“看看这些货里有没有掺杂陈货假货啥的。”
随身宝这方面比她更可靠。
等掌柜的匆忙赶来,她已经挑拣出十来筐自己想要的好货。
废话不多说,朱令仪手指一划拉,“张掌柜,这些如果价钱合适,我都要了。”
张掌柜还以为哪来的一个小白呢,结果一瞧,呵,人家挑出来的都是上等货,哦,也有次一等的,都区分开另放一边了。
显然,这也是懂行的。
张掌柜还是客气地递上自己的名帖,“愚姓张,小掌柜贵姓?”
朱令仪早就有自己的名帖了,她拿出自己明阳山货的名帖交换,“姓朱。”
自打前前前朝出了姓朱的皇帝,凡是姓朱的人都不在说“免贵”了,还有现在的皇帝姓嵇,嵇姓的人也不说“免贵”,这些都是她听顾晞说的。
这丫头跟她的少师祖父耳濡目染,可有学问了。
什么典故信手拈来,都不用多想的。
可见平时累积多重要。
张掌柜一看帖子,“哎哟,失敬、失敬,原来是朱东家当面!”
他们这些人走南闯北,啥人没见过?各种消息也十分灵光的,这阵子很是听说不少关于朱女侠的传说,尤其是明阳山货在京城开业的动静,想忽略都难啊。
不过,在商言商,他还是得称呼对方朱东家,而不是女侠。
朱令仪很是满意眼下这种结果。
不枉费她一路过来弄这么大动静,不然,就凭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别说偌大的京城行市,到哪儿说是个东家都没人认真搭理吧。
“张掌柜不必客气,咱有啥说啥哈,您这些货明明挺好的,为什么要掺和次品?”
朱令仪看得清楚,这些掺杂次品的货应该是后掺的,甚至都没拌匀乎。
“嗐,别提了。”
张掌柜一言难尽地抹把脸,“不瞒您说,咱这都是西南的好货,大红袍的花椒,碧绿的青麻椒,都是盯着人现采摘,现晒干的,谁知货到了才知道,今年来了不少西北的花椒。
虽然品质不如咱们西南的,但产量格外大,反正都是借味儿,差那么点儿对酒楼饭庄也不算啥,一般客人根本吃不出来。价钱却差不少,可不压手里了。”
也有要西南货的,但是价格压得太低,除了掺次品,没别的办法。
行业里叫“混等货”,对方自己给的价钱低,自然也知道是混等货,差别不过是混多少,混多次的而已。
朱令仪没拿过货,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她道:“我不要混等的,你价钱合适的话,这些好的我都要了,次等的要十筐。青麻椒和大红袍椒都要。”
“还有红荆条辣椒,也要十筐。”
哎呀,这位还是大户啊。
对啊,这位可不差钱,人家卖人参的。
张掌柜顿时热情高涨起来,“好说,好说,咱可定量个好价钱给您,不然,您那内卫令牌一出,白征了我的也干瞪眼不是。呵呵,呵呵。”
话是这么说,就是不咋好听。
张掌柜有些尴尬说秃噜了嘴了。
朱令仪一点不生气,还顺杆子道:“那倒是,你可想好了在报价。”
挖坑埋自己的张掌柜:。。。。。。
***
趁着张掌柜的思忖价钱,朱令仪又往深处搜罗了一些腌制的榨菜头、酸泡菜、泡山椒、泡姜等等,这种辛辣之味对讲究精细品味的京城达官贵人可能有些不对味儿,但对于粗犷的高寒地区的人来说却很适合了。
张掌柜咬牙低了一成半的价钱,朱令仪也一路打听过行情的,觉得还不错,就干脆地先付了一部分定金。
另花了二十文钱,让人给石掌柜的送了信儿,派人手和车辆过来装货,装完验过没问题才会结清。
总共花了几百两银子。
这些差不多把张掌柜这里的尖货都扫走了。
她又溜达着去另一排货栈扫探。
如此,等梁三哥等人赶着五辆大货车过来的时候,朱令仪已经又谈下来一批瑕疵布、过时的丝绵绸布、去籽不干净的棉花。
五辆车根本装不完,只得第二天接着装。
其实,如果一般人第二天装货很有可能会遇到问题,但朱令仪名声搞得响,一般人不敢尝试。
而且,她看货的时候就非常准,一时没人敢撩她的虎须子。
***
办完这件大事,朱令仪给伙计们下了通知:
所有人,包括石掌柜在内,都可以领取一半工钱,也可以提前支取全额,想买什么,可以跟着货车免费运回去;五天后,他们将返程回家了。
老七,小八等伙计嗷嗷叫着兴奋地不行,他们出来不少日子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
这些日子,他们除了早前答应的每人三两银子的工钱,像在庙会卖货这些临时活儿也给另外的工钱,所以,这一路上他们算下来,每个人五两银子都打不住。
不夸张地说,每人都净赚了一头壮毛驴回来,普通人家都能娶个不错的媳妇啦。
梁七等小伙伴们一起找到朱令仪。
“嘻嘻,东家,我们想把钱提前都支了行不?”
朱令仪压下眼皮,哼道:“都支了买啥?可别瞎买啊。”
“不能,不能,这不难得来京城么,得给家里人带点特产回去。”小八带头打哈哈。
“衣裳,首饰,意思意思得了,死贵的,尤其是玩具,那玩意儿不值得花大价钱。你们要是能采买点什么回去挣几个倒是可以。就是别被人坑了。”
这话朱令仪最近没少说,有的伙计手里有几个钱就发烧,眼花缭乱的,被小商贩一忽悠就花不少,回头后悔不及的。
“另外,马上要回程了,都给我紧紧皮子。人家卖身葬父那是为了你们那几个子儿么?人家那是等有缘人呢。
就你们,还可怜人家?耽误了人家好事儿是真,不遭一顿骂都是你们东家我的面子。
都给我消停些。”
老七几个低头搓脚尖。
气死他们了。
每次上街该叮嘱的都叮嘱,总有那么几个不自量力的。
前天就是,有两三个本村里的伙计,结伴去逛街,结果真遇到卖身葬父的。
虽然一路都在说这个把戏,这几个家伙还是凑钱想给人家“葬父”,那姑娘百般推脱不得,气得破口大骂,说他们拉□□想吃天鹅肉啥的。
而且,还围上来几个帮闲,一看就是一伙的。
这几个人走不脱,不得不搬出东家名头,人家帮闲特地来店铺找人去“认领”。
丢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