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二章合一(庙会摆摊)
不过谁也没想到,这参王还是没能到他们手里。
因为,成国公不声不响地出手了。
说起成国公在大裕朝也是满门忠烈,也是跟着先投的皇帝征战四方,功劳不小,不然也封不到国公。
只是打仗注定是要死人的,不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大将军,成国公府上的男儿多数都牺牲在了战场,如今除了现任国公,府上成年的只有大爷以及一个十几岁的弟弟,还有几岁的孩童。
成国公府的大爷年方三十六七,却在前年跟边境之敌作战时受了重伤,一直用好药吊着口气,太医都说了,除非有灵丹妙药或者大罗神仙出手,不然,准备后事吧。
可是这位大爷的意志力非常坚强,一直没咽下那口气,皇帝的好药材也没少送,结果并不十分理想,只能吊着慢慢想法子。
这不,机会来了!
参王的消息一发出去,四处寻医问药的成国公府就得到消息了,比起别人,他们行动力更快,直接来人确认过不说,还卖了不足百年的参回去找太医瞧过,试过,药力确实比别的好些,而且,他们听说卖家是手上有内卫令牌的人,专程跟皇帝确认过,这一系列事毕,到筹备足够的银钱,都是三天内就完成了。
如果500年的参王都救不了,那是真没招了。
朱令仪并不知道这些内里的事情,只见到成国公府上的人拿着帖子和带着太医一起敲开了门,石掌柜跟在后面一副无可奈何的摊摊手。
这种豪门不是他一个掌柜能挡得住的。
朱令仪点头,让他不必担忧,反正卖谁不是卖呢。
多一个人竞价也没什么不好。
其他参与竞价的虽然有意见但人家成国公府上连太医都带着来了,肯定是皇帝许可的,他们不服也只好憋着。
参王尽管不是唯一的,但短时间内至少十年八年的都不会有第二支出现,所以,朱令仪把底价设定的并不低。
“最低价3万两起,每次加500两。望大家量力而为,不要盲目竞价。”
这种话虽然有些绿茶,但该说还是得说一遍。就好比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该卖的还是卖,该写的字还是得写。
“赶紧开始吧!”也不知道哪个急性子不耐烦了。
“我出三万五千!”不等别人喊,他直接加了五千,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三万六!”
“三万八!”
。。。。。。
“我出四万三!谁也别跟我抢哈,这玩意儿我有用。”有的人脸皮厚,一边喊价还一边拦着别人,不管说了好不好使,至少态度挺横的。
“切,管你有没有用,我出四万五!”
“就是,等到这个时候的,谁是没用的?我出五万!老子不差钱!”
成国公府跟着喊了几次,价格一路飙升,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没个完,来人果断举牌子并朗声道,“成国公府,六万!大家高抬贵手,咱们是为了给大爷救命的,不然。。。待会儿谁竞到手了,咱们也得跟圣上请旨借用。。。。。。”
成国公府上的事儿大家都知道的,他不说这个,大家就正常竞价了,此时憋不住嚷了出来,大家再瞅一眼那人手上捏着的牌子,只得不情不愿地收声了。
算了,与其花了大价钱给别人做嫁衣,不如让成国公府记个人情。
那人又朝朱令仪抱拳行礼,解释道:“实在是等着救命,一点点喊太耽误时间了。打乱您的买卖,成国公府必定不会让您吃亏的。”
朱令仪眼尖又怎么会没瞅见来人手里还捏着一个牌子,虽然没亮出来,但搞不好就是什么如朕亲临之类的。
做好人嘛,她当然也会。
她扫视在场的众人,点头道:“看来大家也都是通情达理之人,我也没意见,府上大爷是为国负伤,咱们虽然不能上战场,出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应该的。”
“就六万。成国公府得参王!”
如果正常竞价,比底价翻个三倍算正常,这么说其实她已经吃亏不少了。
只是有的钱不是那么赚的,该让的时候得让,更何况对方是征战中负伤,这对同样是战士的朱令仪来说,就格外有体会。
钱少几万虽然心疼,但以后还能挣,命就一条,能挽救还是尽量吧。
朱令仪带着参王跟成国公府上的人以及太医现场交割,并提点一句先头发现的那种气味对药材的影响。
那太医听了神色有些严肃,道:“这种香气曾是乾朝早年出现过,后来被列为了禁药,主要是太过霸道,被视为夺取生机的禁药。没想到竟然又出现了?”
。。。。。。
成国公府上是都是军中出身的护卫,护着药材和太医又加了格外的小心,急匆匆赶回去救人,剩下的人虽然有些遗憾,但谁也不会当着这么多有头有脸的人家表露太过明显了。
全都是一副“希望成国公府上大爷早点好起来”的样子,说话也都是尽说“这次肯定能救回来”的好话。
朱令仪少赚了几万两银子,但名气已经打开了,这就也就够了,她安排人每个参加的人都送了一份伴手礼,好生把客人都送走。
石掌柜悄声跟她回禀了先头有仆人硬闯的事儿,朱令仪一咧嘴:“这种吃里扒外的东西,该送官府送官府,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不必手软。”
在京城,私人处置有很多限制,除非你不怕被人揪小辫子,所以,能送官府的就送去,一旦见官,处置都比较重,很多仆人也不乐意见官的。
但朱令仪不愿意浪费时间在这种事情上,就都交给官府好了,反正是多出几两银子的辛苦费。
她现在算不算财大气粗啊?
***
又一次悄悄给仓库补了不少货后,朱令仪看到堆满后仓的冻货琢磨着法子。
这是她的一次小失误,没想到,这么好地段的商铺,竟然不让在铺子外面摆摊!
她这些冻货并不适合在屋子里卖,一个人流量太小,再一个没那么精细,这种大家挑拣着卖的东西还得再露天场合才好。
只好一直堆在这里。
现在,是时候处理这些冻货了。
她找到小乙打听了管着这条街的街面巡查官差。
小乙奇怪了:“你们开业的时候不是请过这些巡查么?怎么现在来问?”
朱令仪摸出一包肉脯塞给对方,道:“唉,这不是想法子混个脸熟么?你有没有关系比较好或者说得上话的?我有事儿请教请教。”
“什么事儿?”小乙嚼着肉脯还警惕地问她。
“我想在铺子外面摆个摊子。。。。。。”
小乙:“这个找谁也没用!京兆有规定,在繁荣大街正面上就不允许沿街设摊位。这是京城的脸面,不得收拾干净整齐了哇?”
“想设摊子你应该去庙会才热闹,那人才多。”
朱令仪挠了挠下巴,“庙会啊?几天一次啊?”这个她听说过,好像逢年过节会有的集会,非常热闹,寻常百姓和有钱人家都爱逛逛的。
这倒是个好主意,就是这时间太短的话,有点不方便。
小乙见她转移了注意力,不再想着在繁荣大街外摆摊子了,不由暗自松口气,真怕她拿着内卫的令牌去京兆府尹那要求在门外摆地摊啥的。
咱内卫就丢不起那个人。
作为内卫的万事通,小乙是知道朱令仪的货里有一批数量不少的冻货一直没见动静,这东西属于平民百姓的热销货,在繁荣大街确实不大合适。
“现在快过年了,庙会天天都开着,你租个带库房的摊子,可以按天算,去那里逛街的人才是买这类货的。就是得多备几个人看着。”
不然,人多手杂,最容易丢货了。
怕她乱改主意,小乙还亲自带她跑一趟负责庙会摊子的巡查那里,硬是给她弄了个位置不错的,价钱当然没有优惠,就这位置,每天两百文,带库房。
“咱们庙会是东门进,西门出,你的东西重,比较适合摆在靠近出口的地方,不然谁能扛着几十斤的东西逛庙会呢?”
朱令仪却指着进门不远的地方,“我在这里另租一个摊子。”
来都来了,当然得把能买的货都摆出来啦,果子干,肉脯啥的小零食正好进门就买上,边吃边逛么。
她这些天也没让伙计们都闲着,特地买了不少油纸,裁成巴掌大的正方形,让伙计们把果脯、肉脯、果子干啥的,分成一包包的定量,用油纸包好,盖上明阳山货的印章,到时候直接按包卖,比较方便。
现在铺子里都是这种包好的,如果有要的多的,可以另外现称。
如果去庙会那么人多的地方,最好就是提前打好小包装,免得你多他少现称现卖很麻烦还不卫生。
可惜,现在没有通明包装袋,不然更方便了。
这么一想,还得多备几把称和称盘,还有会打称的伙计。。。。。。
朱令仪的心思已经飞到庙会去了,剩下两个人互相瞅瞅,都不吱声。
***
朱令仪果断租下两个摊子,开始往摊子上安排人手。
每个摊子都安排了三个本地买的仆人,他们负责叫卖,跟客人交流,比较口音还是说有些不同的,另有十个自己带来的伙计,帮着搬货,打包,看着东西,小八负责在冻货摊子上打称,老七负责收钱;
另一个摊子安排差不多,大有负责打称,姜家一个算账又好又快的伙计负责收钱。
梁三哥和丁姐夫几个负责每日出货记数等。
风风火火安排起来,不出三天,庙会上就多出了两个插着“明阳山货”旗子的摊子。
每个摊子上都有两个伙计拿着自制的“扩音器”叫卖:“走一走,看一看来,大叔大婶,大爷、大娘、各位哥哥姐姐,都来看一看,咱们明阳山货到庙会嘞。一样的品质,一样的美味,可以先尝后买,不好吃不用付钱。。。。。。。”
“美味冻梨嘞,又冰又甜,吃一口甜到心。。。。。。”
“好吃的蜜汁肉脯嘞,吃过忘不掉。。。。。。”
“冻柿子,冻柿子,吉祥如意柿子,甜得塞蜜嘞。。。。。。”
“冻鱼,明阳山里的冻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绝对滋补。。。。。。”
反正伙计们背下东家给的词儿,人工循环地拿着扩音器叫卖起来。
东家说了,买得好有奖励。
***
不得不说,这“扩音器”虽然简陋但确实给力,至少对目前别人只会嘴巴吆喝的人来说,形成单方面压制的效果。
尤其是他们提前把东西弄了一部分打成小包装,第一次买的人只花二三十文买一包尝尝味道,没什么压力。
而一旦吃过,回头买多几包,甚至要几斤的也是有的。
冻梨、冻柿子,冻苹果等都有提前切成小片的供试吃,这比大多数只能看着挑的要有优势得多。
眼下大多数人不想占小便宜,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尝过觉得好的,基本多少都买几个。
看着堆了后院几大堆的冻货,第一天就出了三分之一。
这还是货备少了,来不及补货。
“哎嘛,做生意还得是京城这种人流量啊。”朱令仪感慨,虽然每天摊位费、人工费都是不少,可卖得也是真多。
不出五天,所有冻货,干货这些就一扫而空!
要不是得给铺子里留些卖高价的,她能直接卖空的了。
“唉,货还是带少了。”
不少客人第一天买完,第三四天又回来买的,都是吃了觉得好的。
顾客说:“往年没买到这么好的,价钱也还算公道。”
伙计们忙着卖货的时候,朱令仪也没闲着。
她得寻些能贩回去卖的东西带着,不然回程走空多不划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