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钱是人的胆
吃饱喝足,谢玉廷果然找到朱令仪提出要买硝石制冰的方法。
有钱不赚是傻子。
一个诚心买,一个诚心卖,都没有狮子大开口,两人商量后,谢家以2000两银子买断,至于看过她制冰的人会不会传出去,这些都不用她操心,谢家会处理的。
谁也不会出门随身带几百斤的现银,谢家也需要另外调配,好在府城就有票号,兑换了再送过来并不需要很久。
朱令仪一点不担心,她还主动先把谢玉廷指定的几个人教会,她赶时间早点忙完这边的事儿,早些回山一趟。
这个好学,该教的教完了,出了制冰的屋子,她见到谢家的小老叔正和王娘子说话,看着王娘子的脸色不太好,她想着毕竟是她请来的人,怎么也得过问一下。
“你们这是。。。。。。?”
王娘子见来人是她,抹了把眼睛,笑着摇头道:“没想到遇到了亲戚,多亏朱少侠给我这个活计,不然错过了都不知道。”
朱令仪见她和身边的孩子都没什么事,朝谢景点点头,没再多问。
大户人家的是非多,只要不是跟她相关的,她也不会多问。
=======================
钱是人的胆,朱令仪也不例外,这不,虽然钱还没到手,她已经张罗起来了。
她请谢玉廷给写了“明阳山货”几个大字,拿去专门制作招牌,又从中人那寻到几个人手帮忙打扫铺子和山根儿那边的宅子。
水井也淘洗干净,朱令仪还让随身宝检测了这两处,找出几个老鼠洞和裂缝,然后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至于那个无脑地窖,朱令仪让随身宝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存放草料,一部分就存粮食杂物等。这样草料那边冷点就冷点,菜窖这边暖和些就好。
而且,重新把里面的地面和墙面做了防水加固和防止倒灌处理。她可不想万一下大雨,地窖直接变成水窖。
让朱令仪无语的是,本以为牲口圈里这些年的粪土可以在清理的时候撒到菜园子里当做施肥,却被告知早都被卖家挖得干干净净了。
得,这也算给她省事了。
=========================
这天,山货铺子的招牌送过来了,朱令仪去衙门里找人帮忙挂上去。
原本朱令仪是不大懂得,还是她求字的时候,谢大爷多问了一句,顺口指点了一下,并特地道:“匾额做好就来喊人帮忙,别自己一个人去挂。”这不是能不能干的事儿,而是有人帮忙显得人气旺。
开铺子讲究这个。
朱令仪自己不懂就听内行的没错。
谢家子弟和护卫们正闲着,听说要帮忙,除开当值的都跑来凑热闹,羊肉不能白吃嘛。
谢玉廷也过来看看,他是个万能的厉害人,还帮忙掐算合适开业的日子:“嗯,五日后是黄道吉日,又和你的财运。”掐算一番后,具体到什么时辰类似几点几分点鞭炮之类的都算好了。
挂号匾额,遮上红布,周围邻居啥的都知道这家铺子换了买卖,就等着开张了。尤其是知道东家就是朱令仪这位大侠后,高兴的高兴,想揩油的不得不悄悄隐退了。
听朱令仪说铺子里主打她从明阳山上自己采挖的山货后,大家免不了要顺道参观一下,刚上架的各种山菌木耳、松蘑、榛蘑、猴头、银耳、还有各种野菜干啥的,还有几小罐子蜂蜜,果酱、果子干,经过随身宝的收费加工处理,品质都非常好。
朱令仪拿出蜂蜜喝果子干给大家品尝,顺道让大伙提提意见啥的,这都是做生意应有之意。小老叔喝着蜂蜜水,不想眼睛一瞟,看到了一样不得了的东西。
“这是什么?”小老叔蜂蜜水都不喝了,“这是山参?”哎嘛,老长的须子了!
几株被朱令仪用红布包裹着的老山参正放在一堆猴头菇和银耳里,反正都是补品,因为还没打听好价钱,就没打算上货,先就那么堆放着了,要不是露出几根过长的根须,谢景还发现不了。
“下山前在明阳山上挖的老参,这次带了几株来看看行市。”朱令仪没说自己手上有好多,东西都是越稀少越值钱,多了影响销售额,这个她懂。
听说她手里有新鲜的老山参,谢家子弟都围过来要瞧瞧,他们在家里也经常接触人参,但直接在产地看到和在家里的感觉不一样。
朱令仪从山货堆里把那几株老山参拿出来,展开红布给大家瞧瞧。
“嘶~”不知谁倒吸一口气,特别是看到那株根须都老长老长的老山参,压抑着激动的心,低声叫道:“这不得两百年吧?”
百年人参谢家也有几根,但都没这么长的根须呢。
朱令仪轻轻抚一下根须,道:“三百年还长些。”
“我去,真是活久见了。”
这么贵重的东西就被她随便堆在蘑菇木耳里,像话吗?!
朱令仪又展开另外几株,“这两个是百年往上的,这几个是五十年往上不到百年的。”最后这种其实才是药铺里比较常用的,毕竟上了年份的人参特别贵重,能用上二三十年份的人参都是一般人用不起的药了。
谢家人经常接触这些贵重药材,像朱令仪手里这么好的货色,确实十分稀缺。
谢景直接伸出胳膊拢住,“别往外卖了,你有多少,我都要了。”他家俩上了岁数的老爹老娘呢,这玩意最得用,被他遇上了就是缘分,在没有错过的道理。
谢家子弟这下可不谦让了,上了百年的老山参这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谢家各房头哪家没个上年岁的?可不能让小老叔吃独食。
谢玉廷也无奈地望着小老叔,他们也需要这东西,非常需要。尤其他们这种大户人家,秋后就要开始准备各种节礼,年礼了,这些老山参可是硬货,除了自己留着备用的,重要的节礼放一根就相当出彩了,别的都是添头。
眼瞅着是不够分,谢玉廷低声跟朱令仪询问,朱令仪点头道:“我手上确实还有些,这次下山主要是贩牲畜,山货只带了稍许,打个样子的。”
谢大爷当即道:“你还有多少,只要品质跟这里的相当,我都要了。价钱你尽管放心,在京城什么价,这里也一样。”他一摆手制止了谢家几个兄弟要说的话,“回头家里怎么分,咱们另外再说。”总不能在人家铺子里就抢,一来不好听,二来显得太急了。
朱令仪斟酌道:“三百年份的还有两根,一二百年的有十来根,百年的看你需要几株。剩下几十年不足百年的,也一样。”要几根有几根。
谢家人聚在一起低声商量。
他们各房虽然实力有差别,但大差不差,大家都有经常走动的亲朋旧故,百年老山参这种救命的东西,有时候谁家缺了,还得互相借一借呢。再说了,这东西都是备着万一的,放久了药效就变差了。
记得有一次谢三爷就是谢玉树需要百年人参配药的时候,自己家药库拿出来的一看都有些糟了,药效也不成了,还是去王家借的一半截才配成药。
现在有新鲜的当然要拿下。
只是这些好东西都拿下的金额可不低,说起来也算是互惠互利。因此,商量一番后,定下数量,除了谢景不肯让的这些,谢玉廷又要了二株三百年份的、三株一两百年份的,百年份的要了十株。
至于价钱,怎么说呢,反正朱令仪觉得,从今天开始就是不贩卖牲畜了,这辈子也能过得不错。
跟有钱人做生意的好处就是不必斤斤计较,谢家出手大方,她还省去了四处问价的麻烦,县城里就没几个有钱人,能出的价肯定比谢家低得多,就是府城也不会比谢家给的高。
朱令仪为此还特地免费搭送了些山货蘑菇、野菜干啥的给谢家人,明阳山的东西,就没有不养人的。
谢大爷收的也不客气,小老叔还特地问她有没有上次吃的那种果子,有的话他买。
朱令仪知道如今这个世界,就大裕朝来说,豪门的日子确实比普通人家好很多,像谢家这种世家自己也有果园子,但品种大多是常见的那几样,特别好吃的往往不耐运输和储存,每年能分到各房的也是有限的。
朱令仪答应下次带两筐给他们。
================
这次不像硝石制冰的钱能自己调动,这回直接发快讯给京城了。
调动这么大的金额,就是谢玉廷也得跟家里说一声,汇报汇报啥情况,说不定送钱来的还有药库的药师跟着验货。
这些朱令仪都没二话,验货更是正常,只要不是故意压价找麻烦,她都接受。真找麻烦她也不怕。
朱令仪等着铺子开张后再回山上,不然五天时间太短,来回跑路都不够的。
这期间倒是谢玉树带人从府城回来了。
案件在县城这里就已经算是彻底结案了,并且当天,所有涉案人员包括家属就被押送去府城了。具体细节朱令仪没问,反正她得了一百吊钱赔偿金,听说府城和京城都抄了好几家,肯定没少抄出东西,这一百吊简直毛毛雨似得。